關于2016年度全省兩化深度融合工作情況的通報
各地級以上市經濟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佛山市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有關單位:
2016年,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兩化深度融合創新推進2016專項行動的通知》部署要求,積極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擴大貫標試點規模。2016年,我省新增國家級貫標試點企業79家、省級貫標試點企業308家,目前部省級貫標試點企業總數達765家(見附件1)。全省申報2017年省級貫標試點企業數量達600家。根據廣東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跟蹤服務系統(gltxgb.cspiii.com)中的進展情況,目前我省有410家試點企業已在平臺上注冊,占全國2034家的約1/5。其中,進入貫標啟動階段的企業有64家,進入現狀調研及診斷階段的企業有18家,進入體系分析策劃階段的企業有36家,進入文件編寫及發布階段的企業有34家,進入體系試運行階段的企業有23家,進入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階段的企業有12家,另有67家企業已完成內部貫標處于最終評定階段(見附件2)。從全省貫標跟蹤情況來看,表現較好的地市有:廣州(84家)、深圳(70家)、佛山(45家);有待提升的地市有:河源(5家)、肇慶(5家)、汕尾(2家)。
(二)持續推進貫標評定工作。2016年全省通過評定的企業數量不斷攀升,新增通過評定的企業93家,通過國家評定的企業總數達118家,排名全國第一,占全國598家的1/5。截至12月28日,已有19個地市共309家試點企業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管理平臺(gltxpd.cspiii.com)上提交評定申請,其中251家企業屬于初次評定,58家企業屬于第一次監督審核。在初次評定的企業中,有74家企業處于受理評定申請階段,26家企業進入第一階段評審,4家企業已完成第一階段評審進入第二階段,12家企業處于合規性審查和復核階段,118家企業已簽發證書。在第一次監督審核的企業中,32家企業處于提交監督審核材料階段,6家企業處于現場監督審核階段,另外14家企業處于復核階段。
(三)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2016年共安排2310萬元為231家省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每家補助啟動資金10萬元。除對兩化融合貫標直接補助外,已將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評定納入廣東省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互聯網+”試點評價指標,并予以優先支持。各地市積極出臺配套資金扶持政策,設立市級兩化融合專項資金,按照1:1的資金配套比例對本市部省級試點企業、服務機構、通過國家評定的企業予以補助。廣州市對通過評定的貫標試點企業每家補助50萬元,服務機構每通過一家補助2萬元;深圳市設立市級兩化融合專項資金,直接補貼兩化融合貫標1480萬元,對部省級試點企業及服務機構每家給予20萬元經費補貼,通過評定的企業每家獎勵50萬元,服務機構每通過一家獎勵5萬元,管理的“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優先扶持貫標試點企業。佛山市2015年補助貫標試點企業資金共1692.73萬元,其中直接補貼兩化融合專項資金105萬元。汕頭市重點開展“十百千”工程,優先推薦符合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要求的工業企業,列入試點的企業將獲得100萬元的市級財政資金補貼。中山市給予貫標試點企業每家15萬元補助,通過評定的企業每家獎勵50萬元,服務機構每通過一家獎勵5萬元;惠州市給予貫標試點企業每家5萬元財政補貼。
(四)率先成立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廣東省分聯盟。12月12日,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廣東分聯盟在廣州成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黨組副書記、巡視員鄒生,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李新社出席大會并致辭。成立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廣東省分聯盟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將整合廣東乃至全國的產學研用資源,聚合各方優勢,為政府、企業提供技術、標準、方案、產品、成果轉化等專業化服務,提升廣東兩化融合質量水平。
(五)多渠道加強培訓宣傳。組織省內各地市經信部門、全國企業代表、貫標咨詢服務機構等2000余人次參與委托廣東工業大學舉辦的10期培訓班、聯合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舉辦的廣東站專題培訓,在全省開展政策宣貫,深入理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內涵,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貫標咨詢服務質量,有力推動了貫標深入開展。除省級培訓外,各地市及貫標服務機構自主舉辦的培訓場次達到232場,培訓總人數達到1.5萬。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部分地市評估診斷與對標引導有待加強。按照國家工信部工作部署,我省常態化開展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工作,各地市依托廣東省兩化融合評估系統(gdpg.cspiii.com)積極組織轄區內企業參與診斷評估,按照年初發布的《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于持續開展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工作的通知》,全省評估診斷與對標引導工作進展良好,并超額完成任務。截至12月28日,全省已有7685家企業在系統上完成評估,超設定的5500家近40%,深圳、東莞兩市甚至超過1000家,部分地市未按要求數量完成任務,韶關、揭陽兩市有待加強(見附件3)。
(二)部分貫標試點企業暫無實際進展。我省貫標試點企業規模大,但部分試點企業未在貫標跟蹤服務平臺上體現出貫標進展。一方面企業可能尚未利用起平臺,及時提交進展材料;另一方面企業可能尚未開展貫標或已終止貫標,2016年遴選的308家試點企業中有7家企業申請終止貫標,其中茂名的高州奇慧公司因涉稅取消資格。
(三)部分服務機構咨詢服務力量有待加強。我省貫標咨詢服務機構已達到27家,持證咨詢服務人員數量少于3人的服務機構有9家,占總數的1/3,部分服務機構的咨詢服務力量有待加強(見附件4)。服務機構仍存在分布不均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對于非珠地區的試點企業實施貫標有一定地域上的限制。
三、下一步重點工作
(一)把貫標工作作為推動兩化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貫標試點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先進技術有效地與企業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優化變革融為一體,在數據的核心驅動作用下,不斷探索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新模式新業態,形成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求的可持續競爭發展優勢,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成為引領廣東省企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二)繼續開展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診斷與對標引導。完善剛成立的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廣東省分聯盟,組建專家隊伍走進企業現場把脈問診,全面剖析我省各地市及重點行業兩化融合發展現狀、發展重點、價值成效、特征與模式。調動和激發對標企業、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的積極性,加快形成市場化的信息化企業診斷咨詢服務機制。鼓勵企業依托平臺常態化開展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找準兩化融合發展重點方向及融合需求和路徑。
(三)持續擴大貫標試點范圍。繼續加強兩化融合貫標工作力度,組織各地市建立本地兩化融合貫標企業庫,將本地規模以上企業逐步納入貫標試點范圍,集中推動大企業、中小型企業申報省級貫標試點。2017年全省申報省級貫標試點企業數量達600家,已組織評審并遴選400家企業開展貫標試點。
(四)著力抓好貫標評定工作。明年將繼續遴選我省部分貫標成效突出的重點試點企業參加國家評定,并組織每家企業按照國家評定要求進行對標檢查,查找差距與薄弱環節,制定提升工作方案。集中省內優秀貫標服務機構,對重點企業實施“一對一”再提升,力爭明年通過貫標評定的試點企業達100家,總數超過200家。
(五)抓好典型示范帶動和宣傳推廣。結合貫標評定結果,分行業、分領域組織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以典型示范帶動行業兩化融合水平整體提升。依托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廣東省分聯盟,聯合重點行業協會、電視、報紙、網絡媒體、中央企業、龍頭企業,采取研討交流、現場觀摩、專家診斷、專業培訓、展覽展示、跟蹤報道等多位一體的活動形式,在全省開展政策宣貫、探討共性問題、交流成果經驗、推廣解決方案。推動5000家傳統企業與500家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牽手合作。
(六)抓好服務機構規范管理。進一步明確貫標要求,規范貫標流程,推動建立服務機構評級制度,不斷提升貫標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貫標服務機構與試點企業簽訂服務協議,組織貫標評定機構開展貫標評定。對貫標服務機構工作成效進行評估,對師資力量弱、走形式、走過場、未能開展本質貫標的服務機構取消貫標服務資格。
附件:1.廣東省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統計表
2.廣東省兩化融合貫標工作跟蹤情況統計表
3.廣東省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完成情況統計表
4.廣東省兩化融合貫標服務機構名單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2017年2月13日
(聯系人:高亞華,電話:020-83134276)
來源:信息化推進處
相關附件: